2008年3月7日 星期五

人為何要理財? why

在全球化潮流的壓力下,人如果不懂得掌控金錢,生活肯定不會太好過

從前人可以歸隱山林、自耕自足,陶淵明採菊東南下,日子照樣愜意舒適。民國80年以前,你只要努力工作,即使當時物價飆漲,薪資成長也仍使台灣錢淹腳目,人人有飯吃且吃得不錯。

但是90年後呢?這些年來,你的所得有成長超過20%嗎?十年前一桶油不到50美元,現在已經100多元了,還不見得是高點。以前買個房子不難,因為炒地皮的都是台灣的地主;現在不只香港阿共可以來炒,連外資都虎視眈眈,請問上班族要住哪

全球化的影響,人力成本越來越低,讓資方有恃無恐,東南亞排隊搶工作的人很多,不怕你嫌工資低 。台灣資源貧瘠,吃的、用的、穿的、燒的,無一不是仰賴進口,全球經濟成長造成物價攀升,輸入性通膨打敗國內經濟成長,結果就是上班族越來越窮。

擺脫貧窮只有幾條路:創辦企業(大型企業or加盟) 、走通路直銷系統(小企業)、借助金融工具、以及高時薪工作。

菁英分子佔據高時薪工作,合情合理也是社會之福。大型企業帶動整體經濟成長,提供就業機會,獲利自然不可計量。小型通路商造成貨通天下的效用,帶給人民生活便利,也當有豐厚的回報。既不夠菁英、格局也不夠大、更不想勤奮從商的所謂上班族群,消極面只有努力保留薪水,儘可能開源節流,才有希望擺脫貧窮;積極面而言,非靠金融工具不可了。

金融工具的本質,是以金錢力量推動全球經濟發展,本身沒有罪惡與高尚之別。事在人為,貪污舞弊自古存在於各種產業,金融業如是,毋需視其為猛獸而自視清高。

人為何要理財?如果不介意越來越貧窮的未來,其實真的不需要理財,今朝有酒今朝醉,趁早享樂也是條路。理財未必得投資這投資那,養成好的消費習慣、量入為出,掌握自己收支狀況,至少能不窮。若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,則應思考如何將錢變大,此時金融商品就是可借力的對象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