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3月27日 星期四

理財,何時開始? when

存錢有幾個無奈:年輕時賺不多,沒錢可存可投資;中年時薪水稍增,卻被家小煩擾無心研究;老年有錢,卻已錯失時間複利效果。

儘管無奈,正確的做法是--別等,越快越好!

如同學游泳,總要親身下水嘗試練習才行,站在陸地永遠學不會;用"我沒錢理財"理由脫卸責任的人,表示他要"等到有錢之後"才開始理財,就好像要等到已經學會游泳,才敢下水練習般,實際上已經犯了邏輯謬誤。

理財未必得從金融商品的投資開始,只是金融商品是眾多理財方法中,最大眾化、最方便、最省力的選擇之一。此外,平常養成記帳的習慣,明白地了解自身的開支與消費習性,摸清楚手中金錢的流向,先習於掌控金錢、才不會被金錢所掌控。再加上多接觸市場訊息,熟悉世界整體經濟走向、未來發展重點,從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標的,以提升自己的得勝機率。

另外一個支持越快越好的理由,是時間與複利的力量!

影響最終投資報酬的三個因素:1.本金、2.報酬率、3.時間。本金越高,當然相對賺的多,只是需要理財的人都沒大錢。報酬率造成的結果,不言自明,然而報酬越高的商品風險通常亦越高,且景氣好壞影響多數金融商品的表現甚鉅,不可能年年過好年。故一般人能利用的,也就只有時間,即使少少的報酬率,如定存利息2%,經過36年複利也會增長一倍(所謂的72法則*);假如每年報酬4%,翻倍只需18年;8%的話只需9年。因此在穩定的報酬率下,善用時間就可幫人把資產增值加倍,所謂時間即是金錢之道理,就在其中。

一個習慣的養成,不論它是好是壞,必是潛移默化、長久培養的結果,冰凍三尺絕非一日之寒。錢賺不多、財經知識不深的平凡上班族,唯一的路即是養成 好的「控制錢」的習慣,這個習慣我們稱之為理財,萬不可把五花八門的投資商品、或某些只有賭博性質的金融工具,把理財習慣劃上等號。

-----
72法則*

一筆錢穩定地每年都以 A%年報酬率複利成長,
則(72/A)=B,這筆錢經過B年時間後會翻倍。

沒有留言: